四千零四十七章 努力构建出一个坚不可摧的智能化国防体系-《军工科技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让我们携手同行,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,书写属于中国科技的辉煌篇章!”

    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,张院士激动地站起来鼓掌,带头叫好:“说得好!这才是中国科研工作者的担当!”

    李卫国和罗凯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。那位提问的年轻军官挺直腰板,向吴浩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,而宴会厅的角落里,几位参会的外国专家和观察员交头接耳,眼神中既有赞叹,也有隐隐的紧迫感。

    这一刻,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中国国防科技蓬勃向前的磅礴力量。

    当吴浩走下舞台时,苏荷递来一杯温水,轻声说:“吴总,您的演讲在网上已经刷屏了。”

    吴浩接过温水轻抿一口,喉间灼烧的干涩感稍缓。宴会厅穹顶的水晶吊灯折射出细碎光芒,混着此起彼伏的掌声在空气中流淌。

    他抬眼望向台下,李卫国正朝他比出“点赞”的手势,罗凯则拿着平板电脑快速记录,屏幕蓝光映得他神情格外专注。

    不远处,几位外国专家握着录音笔低声交谈,其中一位金发教授目光灼灼,似在思索着什么。

    “吴总!留步!”海军装备部陈司长穿过人群,身旁跟着几位身着军装的将领,勋章在灯光下泛着冷冽的光,“刚才关于‘战争大脑’系统的设想,能不能展开讲讲?我们正在筹备下一代指挥中枢升级项目,正需要这样的新思路。”

    话音未落,中航集团的高管也快步上前,手中握着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要点:“吴总提到的模块化隐身套件民用化方向,我们非常感兴趣。特别是您说的多频谱隐身技术,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前景”

    吴浩还未来得及回应,闪光灯骤然亮起,不知何时,宴会厅入口处聚集了不少记者。

    他们举着话筒和摄像机,镜头的红光在人群中此起彼伏。吴浩下意识抬手遮挡,却在瞥见前排张院士认真记录的侧影,与后排年轻军官专注的神情,共同构成一幅生动的科研群像。

    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不停,林薇连续发来几条消息,附带的截图里是网友们热烈的讨论。

    其中一条高赞评论写道:“原来我们的国防科技已经这么强了!突然觉得安全感爆棚!”

    他嘴角微扬,正要回复,却见一条陌生号码的短信弹出:“吴先生,我是《自然》杂志编辑,希望能预约专访,探讨您提出的智能互联国防体系”
    第(2/3)页